剛看到那棵40年的牡丹樹照片,真是挪不開眼!
粉團子似的花朵壓得枝條都彎腰,活脫脫院里立著的晚霞云錦。
這種震撼哪是買盆鮮花能比的?
分明是把光陰釀成了蜜,一年又一年往枝頭上攢。
北方人養牡丹確實占著天時。
像甘肅、河南這些地方,冬天那股子冷勁兒正合牡丹的脾氣——得在零度到十度的環境里凍上個把月,來年才有勁兒爆花。
這講究叫"春化",南方暖和地界還真伺候不了。
種的時間也關鍵,老花匠都念叨"秋種一根針,春發滿樹花"。
牡丹夏天打盹兒,秋天涼下來根才扎得穩當。
要是春天手癢種下去,碰巧趕上它孕蕾,一挪窩能賭氣三五年不開花。
地栽的牡丹最是省心。
院子挑個向陽的角落,挖坑埋些腐熟的豆餅肥,平時管住手別亂澆水。
它那蘿卜似的塊根存得住水分,水澆多了反而爛根。
花謝后修剪殘枝,其他時候交給四季流轉就好。
有人琢磨用大盆養,深桶配三份黃沙土混園土才勉強夠用,還得小心伺候光照。
說到底,牡丹天生就是大地養的命。
十年育樹這話在牡丹身上半點不夸張。
三年才見花苞,十年勉強成叢,四十年方能撐起滿院華蓋。
現在人總盯著網紅綠植,三個月不見花就著急換品種。
可牡丹偏要和你比耐心,像位老友年年赴約,風雨陽光都收進層層花瓣里。
那位甘肅大哥未必天天圍著花轉,但四十個春秋的守望,讓平凡小院有了驚心動魄的美。
文化這東西最是神奇。
牡丹刻在北方的磚雕窗欞里,飄在臨夏人家的牡丹宴上,更活在"國色天香"的骨血中。
現在花市里萬元老樁牡丹不稀奇,但自己從幼苗養起才見真章。
今年秋天要是買棵苗種下,等孫子孫女在花蔭下蹣跚學步時,滿樹繁花就是最好的傳家禮。
快節奏的日子過久了,反倒更饞這種"慢功夫"。
澆花剪枝的辰光里藏著自己的節氣,守著年復一年的花期,終于懂得有些驚艷急不得。
真想試試的話,九十月份苗圃走一趟吧——選個北向院落扎根,頭三年少花別惱,修枝施肥的手別停,剩下的交給流年。
時間這把刻刀,遲早還你一院雍容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