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春天帶回家
“山茶花好養嗎?喜陰還是喜陽?”“蝴蝶蘭好養護嗎?要注意哪些?”在春意盎然、氣溫逐漸回升的美好時節里,培養鮮花綠植讓許多人生活中多了一抹亮色。此時,各類時令鮮花綠植扎堆上市,花卉市場和花店中,綠意盎然的盆景錯落有致,姹紫嫣紅的花朵競相綻放,仿佛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,吸引著眾多市民紛紛前來選購,整個市場沉浸在一片熱鬧的氛圍之中。
近年來,隨著“悅己經濟”和“她經濟”的蓬勃崛起,鮮花的消費場景發生了顯著的變化。它不再僅僅是特殊節日時的點綴,而是逐漸從節令化走向日常化,從小眾化的喜好轉變為大眾化的普遍選擇。記者通過深入走訪發現,市民的花卉消費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日常化趨勢。
在“90后”女孩張冬妮眼中,鮮花是忙碌生活里送給自己的一份獨特儀式感。她向記者分享道:“平時工作節奏特別快,壓力也很大,每天在辦公桌前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。我喜歡買點花擺在辦公桌上,工作忙碌間隙不經意地抬頭,看到那一抹鮮艷的色彩和靈動的姿態,心情就能得到舒緩。”
其實,給自己買鮮花早已不再是女性的“專屬”,如今男女老少都能在閑暇時光中找到買花的樂趣。就像“00后”小伙張欣說的:“剛路過看到這家花店的小雛菊很漂亮,忙碌了一天,買一束治愈一下疲憊的心情。”除了買花送朋友外,偶爾買束花送自己也是一種放松心情的選擇。“一束幾十元,買得不多,養起來也不費事。”張欣說。
在新區千花閣花店,店主權亮向記者介紹起了近期的銷售情況。從新年年宵花到情人節玫瑰花,再到即將到來的清明節,菊花和康乃馨等品種走俏,鮮花消費場景不斷,日常消費也是多點開花。此外,因為春日的到來,不少人都希望在家里增添一抹春色。郁金香那嬌艷欲滴的模樣、紫羅蘭神秘而優雅的氣質、香雪蘭清新淡雅的香氣……這些原本只常見于公園或者作為盆景銷售的植物,被做成鮮切花枝后,在市場上非常走俏。“如今,鮮花已經成為眾多家庭的日常消費品。對很多人來說,送自己一束花,是生活里的一種小美好、小確幸。”店主權亮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道。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,許多人在鮮花和綠植身上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精神寄托。
夜幕降臨,新區開元路一家綠植花卉攤位前,市民王女士正在精心挑選心儀的花卉。“我幾乎每個月都要買綠植或者花卉盆景,每次回家看到我的花兒們,感覺家里充滿了朝氣。”說話間,王女士滿臉笑意地拿到了攤主包好的一盆紅掌。那盆紅掌的花瓣嬌艷欲滴,枝葉繁茂,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活力與美好。
鮮花經濟的旺盛發展,也催生了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“新花樣”。近年來,電商購花的渠道和場景不斷增加,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選擇。在直播間下單成了年輕人的新選擇。喜歡在直播平臺購買鮮花的市民焦女士告訴記者:“直播購物免去了中間商環節,花卉價格也更親民,而且能更直觀地看到鮮花的真實模樣,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種就更加輕松便捷了。”記者隨即打開外賣平臺搜索發現,玫瑰花的種類豐富多樣,從傳統的紅玫瑰,到近10種不同顏色、品種的玫瑰應有盡有,包裝形式也是五花八門,有浪漫的花束款、時尚的手提袋款、別具一格的搭配小彩燈款等等。零售平臺提供的花卉豐富度、購買便捷性以及價格實惠性,讓買花變得像買菜一樣簡單,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件事。
值得關注的是,當前鮮花消費正呈現出“去節日化”的顯著特征。年輕人通過辦公室瓶插、家居裝飾等日常場景,巧妙地將盎然春意融入生活的點滴之中。這種從“節日儀式”到“日常悅己”的轉變,不僅僅是消費觀念的改變,更折射出消費升級背景下大眾對品質生活的追求。他們不再滿足于僅僅在特殊節日用鮮花來表達情感,而是將鮮花作為一種日常的生活美學,讓自己的生活時刻充滿詩意與浪漫。
標簽: